詩歌賞析

當我不見基督榮華

« D396 »

詩歌簡介

牛頓一生最大的轉變,即是由一個不要主的人,變成了一生不能間斷與主交通的人,誠如本詩所言:當我不見基督榮華,時間何等無味可厭!牛頓為自己寫了一座墓誌銘、「約翰‧牛頓,從前是一個犯罪作惡不信神的人,曾在非洲作奴隸之僕,但靠著救主基督豐盛的憐憫,得蒙赦免,指派傳神的福音。」

賞析一

有人說人生無趣,有人以為人生無聊、虛空,有人則覺得人生充滿勞苦愁煩;但對正陷於熱戀中的男女而言,人生卻是新鮮、多采多姿、並充滿期盼的,因他們的眼目、全心、全人都專注於他們所愛者。只是人天然的情愛畢竟軟弱有殘缺、狹隘並有限,雖甜如蜜,卻遲早要發酵、變色、失味,終究無法叫人得到真正的滿足。然而,對我們這已經得著包羅萬有的基督,這宇宙至寶的人而言(祂向著我們是昨日、今日、直到永遠都不改變的!),人生究竟是如何呢?紐頓約翰在詩歌396首中說:「當我不見基督容華,時間何等無味、可厭!」「當我快樂在祂裡面,陰霾也如晴空美麗。」「看見祂面我就甘甜,我就只求祂的歡喜,……監獄可成榮耀宮殿,如果基督和我同居。」雋永、饒富詩意的歌詞流露出他對主的深深著迷與愛戀;他乃是耶穌瘋狂的愛人,與主熱戀的情人!他人生的意義、目標、中心和喜樂,不在於別的,只在於基督。表面看來,他是在人類平凡的歷史中;實際上,他是在神與人的神聖羅曼史中!

紐頓約翰(John Newton,1725~1807)與友人顧柏(William Cowper)合編了一本聖詩集,其中他寫了兩百八十首。他所寫詩歌的特色是簡單、清楚、誠懇。除詩歌396首外,他最受歡迎的作品,還有百年來感動人心、膾炙人口的247首「驚人恩典」,以及66首「耶穌這名甜美芬芳」。約翰的父親是西班牙人,從事航海事業;母親是英國人,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,深深渴望兒子能受良好的教育,長大後能成為牧師,並常常為此向神祈求。約翰從小就跟著母親熟記聖經經文及詩歌。然而他七歲時,母親因病辭世。繼母不信主,家中的敬虔空氣不再。他十一歲就開始跟著父親跑船,因而開始跟著水手過放浪形骸的生活。雖母親的信仰常提醒他回轉,然而他只知有罪,卻沒有為罪悔改,仍無法脫離犯罪的生活。後來經過許多苦難的環境,甚至他這白人竟淪為黑人的奴隸。他因而開始思想罪的代價,至終祈求神的憐憫:「主啊,你要我在這境遇中看見什麼?我現在一無所有,求你施恩給我,救我脫離這種黑暗的日子。」他向神悔改認罪,並設法寫信請他父親營救他。一年多後(1747年),他終於巧遇父親派來營救他的船。在從非洲返英的途中,遇到強烈的暴風雨。他在怒濤中向神呼求,求神拯救,並願意將自己奉獻給主,永遠作主的奴僕。他腦海中浮現出幾處的經節,尤其彼後二20讓他印象格外深刻:「倘若他們因認識主和救主耶穌基督,得以逃脫世上的污穢,卻又在其中被纏住制伏,他們末後的景況,就比先前更不好了。」

1764年,約翰被聖公會按立為牧師,在一個很小的鄉鎮服事。母親盼望他服事主的禱告,三十年後,在約翰幾乎歷盡人世滄桑後,才得著答應。他一直為神作工,到八十二歲才退休。雖然他的記憶力逐漸衰退,卻清楚記得兩件事:他是個大罪人,以及基督是他偉大的救主。離世前,他為自己寫下墓誌銘:「紐頓約翰,神職人員,曾浪蕩不檢、不信神,在非洲作過奴隸的僕人;借我們滿有憐憫的救主耶穌基督,得蒙保守、醫治和赦免,以及被委派去傳揚他曾長期致力破壞的信仰。」(紐頓約翰生平部分整理自《唱詩人》第四卷第一期)認識基督為至寶經歷基督作實際

由作者紐頓約翰對主情深的切慕可見,在他的經歷中,基督不只是他的救主,也是他的愛人、良人,是他人生的意義、目標、中心、實際、與喜樂;任何讓人覺得享受的東西,若無基督作實際,都失去味道。在基督以外,沒有什麼能讓他感到喜樂、滿足:「當我不見基督容華,時間何等無味、可厭!甘甜的鳥、甘甜的花,對我就不再是甘甜;可愛太陽如失光線,田野枉欲表現歡喜;當我快樂在祂裡面,陰霾也如晴空美麗。」(第一節)這是一個以全心、全魂、全心思、全力愛主之人的心情——沒有什麼比基督更寶貝。亞薩在詩七三說:「除你以外,在天上我有誰呢﹖除你以外,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。」而保羅也在腓三7~8說:「只是從前我以為對我是贏得的,這些,我因基督都已經看作虧損。不但如此,我也將萬事看作虧損,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;我因祂已經虧損萬事,看作糞土,為要贏得基督。」根據李常受弟兄病重離世前的禱告所作的詩歌也如此說:「主啊!我愛你,我實在深愛你,無你活著枉然、失意。」(補充本327首)以撒華滋(Isaac Watts)則在詩歌441首說:「我神、我愛、我的永分,你永是我一切;你外,在天我有何人,在地有你無缺!……天上一切盡都空虛,地上更是如此!並無一物值得歡娛,能與我神相似。……其他事物,我也感領,但非我神、我主。……即使全地歸我為業,……若無你作我的一切,我仍可憐至極!」若沒有基督,人生所有的一切盡都是虛空!

我是常離開主的面卻不以為意,也常刻意躲避祂的面,在祂之外有自己的追求和「享受」(屬魂的、屬肉體的);有時,甚至在屬靈操練或為主作工的時候,有主的面或沒有主的面,對我竟是無所謂。然而約翰是一個活在主面前,一直享受主的人,所以他能說:「當我不見基督容華,時間何等無味、可厭!」今天我們還存活在地上,還有「時間」;但「時間」對我們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呢?對約翰而言,何時失去了主的面光,不見基督容華,時間就是無味、可厭的,因為基督才是我們生存的意義和實際;我們若不享受神,不活在與祂生機的聯結裡,我們的日子就是被蝗蟲吞吃,邪惡可憐的!神造天是為著地,造地是為著人,而造人是為著神。神所造的大自然本為供人欣賞、享受,叫人身心得著調劑,然而這一切都預表包羅萬有的基督。基督是真太陽,光照我們;色彩繽紛的花朵悅人眼目,味道芬芳馨香,而基督是真正美麗和馨香的那一位;輕盈靈活的鳥兒,展翅飛騰,叫聲清脆悅耳,而基督是真正超越、屬天,令人愉悅的那一位。約翰似乎是說,「基督是宇宙一切正面事物的實際,若失去了祂的同在,即使面對甘甜的鳥、甘甜的花,對我就不再是甘甜;本來散發光和熱的可愛太陽如失光線,本來欣欣向榮、生機盎然的田野,也是枉欲表現歡喜,因為無法叫不見基督容華的我感到快樂!真正能讓我快樂的不是外面的這些,而是甘甜、可愛的基督。哦,當我快樂在祂裡面,即使外面沒有什麼事物令人愉悅,但就連陰霾,在我看來也如晴空美麗。」基督是一切甘甜事物之源;唯有祂才是我們真正的喜樂源頭。不管外面環境如何——晴空或陰霾,只要我們與祂關係正常,就都能在祂裡面喜樂!珍賞主名如膏香聆聽祂聲如樂音

作者約翰在第二節抒發祂對主的珍賞及讚美,珍賞祂名、祂聲、祂的同在;他是深深地陶醉在對主的享受中。歌一3:「你的膏油馨香;你的名如同倒出來的香膏,所以眾童女都愛你。」香膏預表包羅萬有、復合、賜生命的靈作基督人位的實化。主那迷人的名(等於祂的人位)如同倒出來的香膏——祂已為我們經過成為肉體、為人生活、釘死、復活、升天的種種過程,並已將祂自己澆灌下來。祂已為我們完全傾倒出來,使我們得以享受祂所是、所作、所完成、所達到的一切!香膏一倒出,馨香之氣就四溢。哦,一呼求祂的名,一享受祂的自己,我們就覺得何等馨香、舒爽!

不僅祂名發出最美香味,祂聲也成為最甜音樂。不論是在我們的屬靈追求(禱告、讀經、晨興、聚會、交通……)或日常生活中,主向我們所說的話,或是滋養供應,或是安慰鼓勵,或是引導規正,或是光照潔淨,總是摸著我們的深處,觸動我們的心弦。我們需要常常呼求祂的名,享受那靈的豐富;也需要像馬利亞一樣,常常安靜在祂腳前,聽祂的聲音,得著祂活的說話,和祂親密的交通。「每一信徒與基督的關係必須是個人且情深的。我們相信基督,接受祂這神聖生命以後,就需要以個人、情深的方式愛基督,使我們追求祂,並享受祂作我們的滿足。」(歌一2恢復本注1)

每一次當我們有憂愁、重擔時,我們都可以「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,為要受憐憫,得恩典,作應時的幫助。」(來四16)因為離了祂,我們就什麼也不能作(約十五5)。主的同在是我們面對各種事、任何事的秘訣;祂的同在展我愁眉,使我裡面盡都歡悅。祂的同在不是外面的,而是裡面的,是靈裡的事;祂的靈與我們的靈聯結調和。「我在那加我能力者的裡面,凡事都能作。」(腓四13)愁眉變歡悅,並非因外在環境的改變,而是因主內裡的同在;祂在我裡面,我在祂裡面,一同經過每一件事。我們如果是憑自己面對各種事,只靠自己的打算、能力、辦法、揀選,則人生恐怕有很多事情都會叫我們感到恐懼、沉重、有壓力。如果我們不是享受基督,因常與祂親近而受祂吸引的人,那我們很容易離棄祂這活水的泉源,為自己鑿出許多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(耶二13)——在基督以外有許多的追求和目標,而其結果就是乾渴、愁苦、虛空。我們真實的需要不是別的,乃是基督!我們是否常呼求祂的名,常聽見祂的聲音,常有祂的同在呢?作者常享受主親密的同在,所以他能如此見證:「祂若如此不斷親密,我就無何可怕、可求,無人快樂與我可比,我的春日常年長有。」在使徒行傳中,我們看見保羅為著神的國遭受許多患難,但他卻是「無何可怕、可求」,因為在面對這些境遇時,他總是轉向主,一再回到靈裡與主親近。所以無論在何處,他都是主復活的見證人——被打且下在監裡仍禱告唱詩讚美神、面對反對逼迫者仍放膽宣揚、在船難有喪命之虞時仍安慰眾人並作見證……他總是喜樂地活基督、顯大基督!環境雖比別人為難,但他的喜樂卻比別人更洋溢,主對他也更親密。願主得著我們越過越享受並珍賞祂的名、祂的說話、祂的同在,一直受祂的吸引,寶貝祂自己過於一切,渴慕並在乎祂的同在!

活神面前心甘甜享主同在靈滿足

真正寶貴的不是主所賜的外面祝福和恩惠,而是祂可愛、甘甜的自己。「看見祂面我就甘甜,我就只求祂的歡喜,不論時地有何改變,不能改變我的心意。」(第三節)祂的面、祂的同在叫我們的心覺甘甜,叫我們的靈有享受、得滿足和安息。借與祂親密的交通,以沒有帕子遮蔽的臉觀看祂,祂寶貴的生命成分就注入我們,使我們能出代價,捨棄祂以外的追求與享受,只求祂的歡喜。然而,離開神的面、失去祂同在的光景卻是流蕩可憐,甚至可怕的。在創世記四章,該隱因神看中他弟弟亞伯及其供物,卻看不中他和他的供物,就大大發怒,最後竟殺了亞伯。他沒有向神謙卑認罪,反對神說:「你今日趕逐我離開這地面,以致我不得見你面;我必流離飄蕩在地上……」(創四14)「該隱不悔改,走他自己的路。他自己的路就是離開神的面。他雖敬拜過神,最終卻離開了神的面。一個人在地上沒有神的同在是何等可怕。地不是為著反對神的人造的,乃是為著為神而活的人造的。你若不在神的面前,深處會感覺,你是個流蕩者。但如果你是在神的面前,到處都是天,到處都令你喜悅。我們真實的住處乃是在神面前。神乃是人的一切。神是人的保護、維持、供應、喜樂、娛樂和防衛。人失去了神,就失去了一切;失去了保護、保障、維持、供應和娛樂。」人因此發明了無神文化——城為著生存,牧養牲畜為著謀生,音樂為著娛樂,以及武器為著防衛。這些頂替了神,霸佔了人。

該隱離開了神的面,我們卻要成為一班尋求神的面,活在主面前的人!活在無神文化裡的人,人生只為追求魂與肉體的滿足,所得只有虛空與痛苦;放任己意而行,自以為是自由的,其實卻深受罪的奴役和捆綁。然而,看見主面、享受祂恩的人卻不再作罪奴,靈裡有真正的甘甜與滿足;心甘情願作主愛的俘虜,願意捨棄魂生命,不顧自己魂的享受而只求祂的歡喜。不是世界不可愛,而是祂的面更甘甜,使世界失去味道。「只要感覺祂的愛戀,宮殿也成可笑玩具,監獄可成榮耀宮殿,如果基督和我同居。」每一天我們都有許多的感覺,然而這些感覺是出自我們的靈或我們的魂?我們要「保守自己在神的愛中」(猶21)。萬有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(羅八29)。不論順境或逆境,所有環境都是主所預備,為著把祂自己作到我們裡面,將我們模成神兒子的形像(30);我們是否在其中感到祂的愛戀?一往情深的主在我們的一生之中不斷地追求我們,即使在我們灰心失望、軟弱退後時,祂仍在追求——親自顯現或借弟兄姊妹來尋找恢復我們。祂的同在,堅固、加強、成全我們,使我們願意為祂出代價。就如摩西「寧可選擇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,也不願有罪的短暫享受;他算為基督受的凌辱,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,因他望斷以及於那賞賜。」(來十一25~26)世界所給的一切好處不過是可笑玩具,因主的同在比一切更寶貴;能成為基督耶穌的囚犯,真是榮耀無比!李常受弟兄曾見證: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因著為召會工作,我被侵華的日軍關在獄中。那次監禁真叫我受苦。但是主在那裡,我是在祂面前。我在那段期間,所享受到主的同在是前所未有的。那監獄對我就是天,我是與主一同住在諸天之上。

跟隨祂羊群腳蹤蹤信靠主親自同在

在嘗過主同在的甘美並與祂親密的交通後,主似乎隱匿不見了,因此作者在第四節向主發出疑問,急切地尋找主:「我主,若我真是屬你,你若是我詩歌、太陽,請問為何我仍憂悒?為何嚴冬這樣久長?或將黑雲趕離我天,恢復你的歡樂同在;或接我到你的面前,無冬昏昧,無雲靉靆。」我們與主之間當有清明的天。失去主同在時,我們不該無所謂,應當尋求什麼是我們與主之間的阻隔併除去,以恢復與主的暢通交通。使我們不見主面的遮蔽黑雲有時是頂替主的偶像、世界、罪惡;有時是我們與主之間的爭執,我們的不肯順服、堅持保留;是我們的己,想要拯救魂生命而不願有所捨棄、破碎;是我們的肉體、天然、個性……我們需向主敞開,讓祂光照,受祂對付,除去一切遮蔽。

雅歌表徵信徒個人與主之間愛的故事。在佳偶數次尋找良人的歷程中,她的生命逐漸長大成熟。「我心所愛的啊,求你告訴我,你在何處牧放羊群?」(歌一7)主回答她:「你若不知道,只管出去跟隨羊群的腳蹤……」(8)召會是在主這大牧人的牧養下,因此跟隨召會,就會被引到主的同在裡。「在對基督進展經歷中的頭一個階段,基督的佳偶追求基督,在內室的交通中得著幫助,並進入召會生活,在那裡經歷變化,且進入基督的安息與享受,作她完全的滿足。」但後來她的良人竟「站在我們牆壁後,從窗戶往裡觀看」(二9)。因為「這些成就使她落在一種光景裡,過分注意自己在基督面前的屬靈情形,太關心自己是否留在所達到的完全中。這使她落到內顧自己之中,她的內顧自己成了隔離的牆,使她離開基督的同在。」(歌二9恢復本注1)她雖愛主,卻只關心自己的滿足,並不關心主的旨意、主的意願、和主的目標,因此她失去了主的同在。所以這位躥山越嶺的復活基督來呼召她從自己的光景中出來,經歷祂的十字架,而蒙拯救脫離己並被變化。主欲訓練並管教這位尋求者忘記自己,忘記她的個性和她的意志,而以主自己作她的人位。許多聖徒摸著主的愛時很興奮,似乎在天上,但一段時間後,快樂卻沒有了。這是因為我們可能是照著我們的方式,為著自己的目標和意願來愛主,卻不是照著祂的方式、意願和目標來愛祂。我們只要享受安息和滿足,我們也確實滿足了,然而主卻似乎離開了。單單愛祂是不夠的,我們必須降服,符合主的個性、意志、意願和目標。否則,我們會與主有不斷的爭執。

另一面,我們對於主的同在,應不憑感覺乃憑信心。尋求者「向主敞開並尋找主,但竟尋不見主。她已往與主的交通,一向是根據她對主同在的感覺。如今主教導她不要只憑她的感覺來與主交往。不管她感覺主的同在與否,主永遠在那裡。她因找不著主,就請求別人幫助她找。當她開始告訴別人,她的良人是如何全然可愛時,她開始看見,主從未離開她,主就在祂的園子裡。無論她是否感覺到主與她同在,主總是與她同在。當我們失去主同在的感覺時,最好的挽回之路是跟別人談論主。當我們與別人談到主時,我們立刻感覺主與我們同在。」願我們都能成為耶穌瘋狂的愛人,愛祂並追求祂,模成祂的死,與祂之間不再有己、感覺等的間隔,被祂的人位奪取,完全與祂是一!(三考《雅歌中所描繪的生命與建造》)


churchinmontereypark.org & 蒙特利公園市召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