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歌賞析

與我同住,夕陽西沉迅速

« D288 »

詩歌簡介

賴特(Herny F. Lyte)身體極其軟弱,但他的信心和努力並未減少,仍然勞苦工作,當友人勸他時,他說:「磨光了,強似銹光了。」(It is better to wearout than to rust out.)。

他因體弱準備去法國南部休息,一八四七年某次講道後,傍晚去海邊散步,突然感到死亡臨近,也感到耶穌是無助者唯一幫助,回到屋裡把心中的思想交織成此一美麗詩歌,作詩後僅數周,他到了法國尼斯,身體便支持不住,臨終時他指著天說:「平安喜樂」,就無憂地被主接去了。

「與我同住」是根據路加福音——主復活後在以馬忤斯的故事。「時候晚了,日頭已經平西了,請你同我們住下吧」。賴特弟兄對於「與主同在」非常有經歷,它是詩歌中的名詩之一,不僅詞句美麗,並且感覺極為深刻細嫩,很多人都在喪葬聚會中用這一首詩,然而這乃是基督徒在艱苦環境中與主交通最好的詩歌。

牛津大學有位著名的教授,有次要對許多人講道,這是一次極其重要的聚會。在前一周週六晚上,他在書房中草擬講稿時,他的太太忽然進來說,他最愛的一小女兒發高燒了,他只得去看一下,即刻又回來擬稿子;這樣來回幾次,他的心思亂極了,一點也沒有靈感,心中極其不安,最後一次去看他的女兒時,她已勝不過疾病而死了。他痛心至極,仍然回到書房中,坐在稿子面前,不知道如何著手。正在這時,忽然裡面明亮,看見他自己情形的危險,他雖然常常對人講道,然而他自己並沒有得救,他正和他的女兒一樣,在滅亡的邊緣中;忽然就在他書房的窗下有歌聲發出「與我同住,夕陽西沉迅速」,唱到第二節「人生短日,轉瞬就已入墓」他已淚如雨下,哭泣著投入救主的懷抱,得著了真實的安慰,第二天他沒有準備草稿,仍然去赴會,一上台對著那麼多的會眾,他謙卑地承認已往,他雖然講道卻沒有得救,隨即作他得救的見證,帶領很多人歸向基督,原來牛津大學中有好幾個學生是虔誠的基督徒,久為他們先生的情形掛慮,也長久為他禱告,那天聽見他們先生的愛女死了,即去看望,看見先生坐在窗前痛苦的情形,他們就聚在窗下同聲唱這一首詩,果然神在那一天行了神跡。

賞析一

與神同在真實便利

與主同住調和建造

一 與我同住,夕陽西沉迅速;黑暗漸深,求主與我同住;

安慰消逝,且無何人能助;無助之助,求你與我同住。

二 人生短日,轉瞬就已入暮,地樂燈殘,世榮花謝草枯;

四境所見,儘是變遷朽腐;你,不變者,求來與我同住。

三 莫帶威嚴,有如王中之王,只帶慈良,並你施醫翅膀,

淚來洗憂,心來聽我求訴;來,罪人友,如此與我同住。

四 你的同在,時時我都需要;除你恩典,何能使魔敗逃;

有誰像你,將我引導扶助;或陰或晴,求你與我同主。

五 有你賜福,我就不怕敵凶;病而不苦,流淚也不酸痛;

什麼毒鉤!什麼死亡、墳墓!我都勝過,若你與我同住。

六 若我臨終,願你在我身邊,照明幽谷,指我仰望你面;

或到你來,天曉,地影盡無;無論如何,求你與我同住。

「與我同住」的典故出自路加福音二十四章,當兩位門徒在回以馬忤斯的途中,正為耶穌的死並自己茫茫前途擔憂時,遇到了耶穌(但他們卻認不出來)陪他們同行,談論祂復活的種種。當他們快到目的地時,耶穌裝著還要前行,「他們卻強留祂說,請你同我們住下吧,因為時候晚了,日頭已經平西了。耶穌就進去,要同他們住下。」(29)

此詩作者賴特(Henry Francis Lyte)知道死亡就在眼前,但在他所寫的詩歌裡,我們看不到他對生命的彷徨、疑惑、迷惘,詩句中洋溢著安慰、把握,和盼望。用渴求的口吻,在每節的尾句都求主「與他同住」。對沒有信仰的人,死亡是對生命最大的否定,最大的諷刺與玩笑。然而對於有信仰的人,宇宙中最大的否定就是十字架,因為神藉著它掃除了一切不屬於祂自己的東西。而宇宙中最大的肯定乃是復活,因為神藉著它,將一切祂所要的東西帶進新範圍。

祂的同住,隱密中的同在,是我們一生的把握與榮耀的盼望。到那日,我們所有在信心中的看見,都要成為眼見;所有的祈求盼望,也都要成為頌讚歡呼。

在詩歌中,我們看見我主與我「同行」、「同在」、「同住」的三層經歷:

「同行」是外在的,是傚法榜樣、跟隨步伍。「以諾……與神同行三百年。」(創五22)以諾不隨從今世的潮流,而與神同行。與神同行乃是以祂為我們的中心和一切,行事不照著我們自己的觀念和願望,乃照著祂的啟示和引導,而與祂同作一切事。

「同在」是內在的,是更優越、更真實、更便利。「看哪,必有童女懷孕生子,人要稱祂的名為以馬內利。」(太一23)願主與你的靈同在。願恩典與你們同在(提後四22)。即使沒有感覺,以馬內利的神,已將那靈吹入我們靈中,天天與我們的靈同在。信徒蒙召後,外面的身份不需要改變,裡面的光景卻需要改變,就是從無神改變到有神同在,使他們不論在什麼身份裡,都與神是一,並有神與他們同在。

「同住」是內在的,是更深的調和,為著建造。使基督藉著信,安家在你們心裡(弗三17)。我是葡萄樹,你們是枝子;住在我裡面的,我也住在他裡面(約十五5)。與神同住是讓居住者擁有全權,可以隨心所欲的自由使用。召會的建造,是藉著基督安家在我們心裡,就是藉著祂將自己建造到我們裡面,使我們的心,成為祂的家。當基督安家在我們心裡,祂就掌管我們裡面的全人,並用祂自己供應、加強我們內裡的各部分。 Stef

轉載自「水深之處」福音網站 2013.04.21

賞析二

這首詩歌的作者Henry F. Lyte(1793~1847),是英國聖公會的牧師。他原本家境不錯,但在他約九歲時,父母相繼過世,他卻相當的奮發進取。後來被一對牧師夫婦收養。Lyte弟兄非常用功且有才氣,大學畢業前連續三年拿到寫作獎。畢業後,半工半讀就讀神學院。他從小就不太健康,終其一生身體相當不好。神學院畢業後,就到貧民窟服事,帶那裡的人得救,非常照顧貧民窟的孩子。1823年三十歲時,自願到英國南部靠海的一個鎮服事,到漁民中間傳福音。後來他得了肺癆,在寫了此詩兩周後離世。他服事聖徒這樣多,聖徒也相當愛戴他。然而他生病時,在聖徒中間產生了很多謠言和對立,這對他是很大的打擊。然後他讀到路加二四章那兩個前往以馬忤斯的門徒,他們談論所遇見的事。主問他們彼此交談的是什麼事。等他們告訴主,那位他們所盼望的救主被釘了十字架,主就從摩西和眾申言者起,凡經上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。他們還沒有認出是主,直等到了以馬忤斯,因主所解的經使他們太火熱太喜樂,便強留主與他們同住。等到耶穌祝福了餅,擘開遞給他們,他們才終於認出主來。

當這兩個門徒走在路上時,在他們的感覺裡,主不在,甚至被殺了。但事實上,主不只在,而且在復活裡與他們同在,甚至就在他們身邊與他們一起走。在人生的道路上,許多時候我們走到一個地步,憑我們眼所見的,我們甚至感覺連主都不存在了。然而事實上,主不只在,而且在復活裡與我們同在,甚至與我們同走。此詩即描繪這樣的情形。

第一節:「與我同住,夕陽西沉迅速;黑暗漸深,求主與我同住;安慰消逝,且無何人能助;無助之助,求你與我同住。」會有夕陽,說出曾經如日中天。我們若把人生擺在如日中天的那些事上,是不可靠的。日光之下,什麼都不穩定。主有時候會帶我們經過人生的高峰,然而一旦高峰過去,就要經歷夕陽西沉迅速。我們一生努力所得到的成就是勞碌辛苦最大的安慰。但連這些都會消失。所有的「有助之助」都是短暫的,唯有主是那「無助之助」,來與我們同在。

第二節:「人生短日,轉瞬就已入暮,地樂燈殘,世榮花謝草枯;四境所見,儘是變遷朽腐;你,不變者,求來與我同住。」就著外面來講,有許多世事的變幻。相對於人世的變幻,主作同住者,乃是唯一不變者。第三節:「莫帶威嚴,有如王中之王,只帶慈良,並你施醫翅膀,淚來洗憂,心來聽我求訴;來,罪人友,如此與我同住。」第四節:「你的同在,時時我都需要;除你恩典,何能使魔敗逃;有誰像你,將我引導扶助;或陰或晴,求你與我同住。」「同住」乃是時時的「同在」串連的結果。

第五節:「有你賜福,我就不怕敵凶;病而不苦,流淚也不酸痛;什麼毒鉤!什麼死亡、墳墓!我都勝過,若你與我同住。」主所賜的「福」是什麼?就是主的同住。祂同在的福,使我病而不苦。第六節:「若我臨終,願你在我身邊,照明幽谷,指我仰望你面;或到你來,天曉,地影盡無;無論如何,求你與我同住。」我們有一天都要到主那裡去,即或肉身死亡,仍是往主那裡去。「或到你來」——我們有沒有如此的信呢?弟兄在寫完此詩兩周後過世;我們在即將臨終之時,能不能還有信說出「或到你來」?我們的弟兄是何等活在主再來的盼望中!愛詩人整理


churchinmontereypark.org & 蒙特利公園市召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