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歌賞析

哦主耶穌,每想到你

« D141 »

詩歌簡介

這首詩是李常受弟兄早期所寫的。擘餅聚會開始時多從「主恩」「主愛」先讚美,及至讚美到高潮,眾人的心都被主自己所吸引,就會有人提這首詩,這首詩確是滿了感覺,早期在眾召會中愛主的青年都喜歡唱這首詩,直到今日許多青年人仍愛唱此詩,足證此詩經得起時間考驗,確是一首好詩。

賞析一

看完了第171首(寫於十二世紀,中古黑暗時期的詩歌。);接著我們來看詩歌141首。這一首詩歌的第一節與伯爾納的171首第一節非常相似:

「哦主耶穌,每想到你,我心便覺甘甜;深願我能立刻被提,到你可愛身邊

與171首比較一下,這位作者可能唱了伯爾納的詩歌有感而發,他也在每一次想念主耶穌時,心中便感覺非常的甘甜。但是這首詩歌的感覺是更往前了,怎麼說呢?伯爾納是盼望能親眼看見主就夠了,而這一首詩歌的作者卻盼望能被提,到主可愛的身邊,就在主的身旁,非常親近,沒有一點距離。要看見主,我們可以遠遠的望,就好像彼得在主耶穌被捕之後,遠遠地跟著,偷偷的滲入人群,在大祭司的院子中遠遠的看著主。彼得雖然看見了主,但是他與主之間還是有相當的距離。可是141首的作者希望能被提,就在主的身邊,沒有任何的距離。您說,這兩首詩的作者與主之間的關係哪一個比較親呢?哪一首詩的意境較高呢?

第二和第三節更講出了主自己對作者的吸引:

「世上並無一個妙音,能把你恩盡唱;人間也無一顆情心,能把你愛全享。」

「但那最使我心歡喜,尚非你愛、你恩;乃是你的可愛自己,最滿我情、我心。」

第二節真是詞情佳美,滿了對比的詞句:「世上」對「人間」、「妙音」對「情心」、「你恩」對「你愛」、「盡唱」對「全享」。第三節裡的「你愛、你恩」又與「我情、我心」相對。這一節真是詩意盎然。哦!主的恩是要我們用美妙的聲音來唱的,可是世上找不到這麼一個妙音,能把主的恩唱個透徹。主的愛是需要我們用情愛的心來領略、來享受的,然而人間哪兒能找到這麼一顆情心,能完全容納主的愛呢?這裡與伯爾納弟兄的171首第二節也很相似,那首說,「無口能唱,無心能思,也無記性……」這裡是說,「世上並無一個妙音,能……盡唱;人間也無一顆情心,能……全享。」「妙音」與「情心」似乎比「口」、比「心」、比「記性」更有詩意,也更有感覺。這裡提到了主的愛與恩,雖然沒有伯爾納所列舉的希望、喜樂、善良、仁德,但主的愛與恩不就包括了這些,還涵蓋了更多、更多方面嗎?所以從這幾處來看,這兩位作者對主的經歷與感受之程度似乎不相上下,描述的方面也各有強調之處。

可是當我們看見這首詩的第三節,我們就可以看出高下了。141首的作者說,雖然我享受了你的恩與愛,但這還不是最讓我的心歡喜滿意之處,是你那可愛的自己最滿我情我心。喔!是主的自己,不是祂所給的任何事物,甚至主的恩與愛,都不能與主的自己相比,能真正滿足我們的愛情,能叫我們的心滿意,不再他求。

171首對主耶穌的認識非常的正確,美好,但是還在主所為我們作的、所給的這一個境界。141首卻已經超越了這個境界,不在主所作的、所給的範圍裡,乃是專注於主耶穌自己。我們若打一個比方,171首好像一個少女,在她成長過程中,需要許多方面的供應,需要主來作光、作活水;當她跌倒失腳時,也有主來扶持與安慰,這是主來對她施仁慈、給盼望。但是當這少女有了這許多的供應與扶持,長成一個識得情、懂得愛的適婚女子時,她的注意力就不在這些供應與扶持上了,她的目光就會轉移到她所愛的良人身上,完全被她所愛的新郎吸引了,只有他才能滿足她的情意與心懷。所以,我們可以說171首好像是一個成長中的少女,到了141首,這個少女長成為一個預備好,待嫁的新娘了。

這個成熟女子在第四節唱出她對所愛良人的稱讚:

「你比美者還要更美,你比甜者更甜;你外,在天我心何歸?在地我心何戀?」

這個世界有許多美好的東西與人物,但是主耶穌,你比所有美者還要更美。在人間也有許多令我們覺得甘甜滿足的事物,但是主耶穌,你比所有這些事物更令我們覺得甘甜。這位女子完全滿足於主,被主自己所吸引,再也沒有一件事,或物能轉變她的心,能使她愛戀的了。詩人亞薩所說過的一句話最能符合她此時的心情,就是「除你之外,在天我有誰呢?除你以外,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。」(詩七十三25)。這首詩歌唱到了這裡,我們可以感覺出作者對主完全的滿足,完全的享受與安息,不再變動了。

最後,我們來看一下這首歌的副歌:

「主,你如一棵美麗鳳仙,顯在山野葡萄園間,殊姿超群,秀色獨艷,我心依依戀戀。」

愛美的女子總喜歡摘采美麗的花,插在頭髮上,或別在衣襟,使自己更美麗,更漂亮。這首詩的作者引用舊約聖經雅歌中的描述,女子被她良人的愛所迷醉了,怎麼看,都覺得她的良人太美麗,太吸引人,叫她目不轉睛的盯著欣賞,於是就將她的良人比作一株鳳仙花,鶴立雞群,凸顯在一片山野葡萄園間(一14)。我們曉得,葡萄是不開花的,所以葡萄園裡一律是濃濃的青綠;但是鳳仙花就不同了,它的顏色鮮艷,燦爛奪目,古代女子喜歡採來裝扮自己。試想,在一片青綠的葡萄園裡,突然看見一朵美麗鮮艷的鳳仙花,迎風搖曳,姿態迷人,那秀麗的色彩,那特殊的美姿,與遍灑山野的濃綠相比,的確是超群,的確是艷麗,四圍的一切都將無可倫比。這朵殊姿超群,秀色獨艷的鳳仙花超越其他一切。主自己就如這朵鳳仙花,是這麼的美,這麼的迷人,我的全心都依附在祂身上,怎麼樣也捨不得分離,就是片刻也不行。這時女子的愛情熱切,升到熱戀的境界,就在這種依依戀戀,難捨難分的景況中,我們沉醉了,我們也滿足了。

這首詩歌是李常受弟兄在一九四到五年代根據另外一位弟兄在一九二九年所寫的一首詩改寫的,改寫之後,味道更香醇,意境與感受都比十二世紀時所寫的要高得多,濃得很。我們感謝主,在這八百年中,祂給我們真理的啟示與生命的經歷,都一直往前,越來越高,也越來越深,且都集聚在主耶穌身上。當我們更認識真理,生命更成熟,對主的愛情也就越濃,越熱。妙哉,這兩首詩歌不只給我們生命成長上的幫助,也能幫助我們發表我們內心對主的愛意與戀情。

主,你如一棵美麗鳳仙,顯在山野葡萄園間,

殊姿超群,秀色獨艷,我心依依戀戀。

阿們。(比較) 王生台

賞析二

思想主滿覺甘甜

對準祂全享豐富

一 哦主耶穌,每想到你,我心便覺甘甜;深願我能立刻被提,到你可愛身邊!

二 世上並無一個妙音,能把你恩盡唱;人間也無一個情心,能把你愛全享。

三 但那最使我心歡喜,尚非你愛、你恩;乃是你的可愛自己,最滿我情、我心。

「哦,主耶穌!」是基督徒最常有的禱告。常常在呼求主名時,我就覺得心裡很甘甜,與主很近,也就容易哼起與「哦,主耶穌!」有關的詩歌。這些日子,常有一首詩歌盤旋在腦中,也哼在嘴邊,就是D141「讚美主——祂的美麗」。

第一節是詩人對主人位的珍賞與愛慕。他一想到主就覺得甘甜,這好比熱戀中的情人一般,一想到對方,心就覺得甜甜的、暖暖的,而且這種愛是還會「回甘」的愛。另一面,這也說出他和主的關係是相當親密、私下、個人的,好像主只屬於他一個人一樣。在第一節的結束,詩人渴慕主到一個地步,他深願立刻被提到主可愛身邊。在他眼中只有主,好像沒有其他人、事、物是重要的,若是可以,他願「立刻」被提到主那裡。這也說出他所一直期待、盼望的,就是到可愛的主那邊。

第二節的感覺延續著第一節。因詩人沉浸在主的愛裡、渴慕到主那裡去,他就如同雅歌裡的書拉密女一般,開始述說起她良人的可愛、寶貴,他說:「世上並無一個妙音,能把你恩盡唱。」人們總喜歡在對他所愛者表達愛意時唱起情歌;藉著唱一首又一首的情歌,訴說著彼此之間那種濃厚、細膩又澎湃的愛情故事。詩人接著說:「人間也無一個情心,能把你愛全享。」這指明主的愛是享受不盡的,無論多愛主的心都不能全享。詩人在這裡的意思是,他在世上找不到一首歌、找不到一個音能把主的恩、主的愛完全唱出來。在人間他也找不到一個心能全享主的愛,因為主的愛、主的恩太豐富、太遼闊了;祂的愛是最闊、最長、最高、最深的愛!無論我們的情形是高還是低,我們對主的愛是多還是少,主對著我們的愛和恩都是永恆、不曾改變的。因為耶穌基督,從昨日、今日、直到永遠,是一樣的(來十三8)。

因主的愛這樣滿足他的心,詩人到了第三節便有一種告白。因著主的恩和祂的愛,主的確把一些物質的、屬靈的東西賜給了他,但他彷彿正坦白的告訴主:「主啊,為著你的恩、你的愛,我感謝你。但主啊,我最寶愛的是你的自己;因若不是你自己,一切就都失去意義了!」詩人在這首詩歌裡一直對準基督,他以基督為他的中心和普及,以基督那甜美的人位為他所最珍貴的、最寶貝的。

享主豐富追測不盡

依祂深愛歷久不變

到了最後一節,詩人再一次稱讚主的美麗、主的愛、主的甘甜,並再次讚歎主並堅定他與主之間的愛約:「你比美者還要更美,你比甜者更甜。」沒有什麼能比主更美、更甜了,因祂就是美的實際、甜的實際。當我們看過祂的美麗,就覺得宇宙間其他的一切都變成了黑白;當我們嘗過祂的豐美,就覺得一切都失了味。末了,詩人根據詩七三5寫下此詩的結語:「你外,在天我心何歸?在地我心何戀?」這句不僅表達了在他的世界裡,主的美麗、主的自己是最寶貝的,更藉著「天」和「地」說出在全宇宙中只有主是他所愛慕的,一切都不重要,只要有主就夠了。

副歌也是相當甜美:「主,你如一棵美麗鳳仙,顯在山野葡萄園間,殊姿超群、秀色獨艷,我心依依戀戀。」我們可以想像,在一整片青綠的山野葡萄園間只有一棵紅色的美麗鳳仙——那一棵鳳仙是何等搶眼且特殊!主對詩人就是如此的特別、富有吸引,也就是這樣對主的珍賞使詩人的一生能完全被主所得著!進一步的說,這一棵鳳仙奪取了他的眼目,其他的就都看不見了(萬事、萬物)。又或者說,主這一棵鳳仙太美麗了,所以詩人一看見便著迷了,只能停在這裡,且用他的一生不斷地珍賞、陶醉並稱讚。從最後一句「我心依依戀戀」可感覺到主的愛對詩人是歷久不變、越陳越香、越久越新鮮、越久越甜的,令他還一直停留在對主的愛的享受裡。對此他不僅沒有一絲怠倦、陳舊,而且更加沉浸在主深深的愛裡。

約在1950年初,李常受弟兄於台灣寫下這首詩歌。在這前一年因著政局的變動,倪柝聲弟兄打發李常受弟兄來台灣,1952年倪弟兄就被捕入監。1949年八月一日李弟兄在台北正式開工,當時召會人數不超過五十人。

來到異地,在生活上有許多都需要適應,而召會人數卻相當稀少,在工作上一切也都必須從頭開始。但李弟兄並沒有一點消極的感覺,從這首詩歌可見,他與主是那樣的親密,沒有懼怕,也沒有消極,因他知道有主就夠了。這樣一位與主親密的同工,就在這樣享受主的氛圍裡開始了主在台灣和全地的工作。1951年,他開始在台灣訓練全時間服事者。1950到1961年間,他每年均用三至四個月前往馬尼拉,牧養照顧菲律賓眾召會。1962年受主引導到美國開工,至此,主恢復的見證從華語世界拓展至英語世界。至1984年底,全球六大洲遍佈了主恢復地方召會的見證。

我信李弟兄在往後主恢復不斷擴展的期間,他實在也豐富地經歷了主的恩、主的愛,但他心裡最渴想的一直都還是主那甜美的自己,因只有主自己才能最滿他心、最滿他意。所以在他重病離世前,他仍在向主說:「你是多麼迷人,多麼吸引人。主,活在這地上若沒有你,實在就是枉然。主,我愛你,我實在愛你。……你是如此真實,你的豐富追測不盡。……你富有吸引,極其迷人。……阿利路亞。我愛祂。」(完) 蔡以琳 2013.02.03


churchinmontereypark.org & 蒙特利公園市召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