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歌賞析
眾人湧進主的國度,十架少人負
詩歌簡介
這是煙台復興(主恢復早期的大復興)常用的詩歌,許多聖徒受感而奉獻一切,「就是他們寶貴心血,也願為主捨。」最終許多聖徒移民到西北及東北去傳福音建立召會,有的作理髮師,有的作護士,……都在一里配搭服事,他們的果子直到今日仍在那地擴增中。
賞析一
在聖經中最著名爭奪主賞賜的例子,在馬太二十章和馬可十章。那裡有一個母親帶著兩個兒子,求主在祂的榮耀裡、在祂要來臨的國度裡,一個坐在祂右邊,一個坐在祂左邊。耶穌回答說:「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什麼。我所喝的杯,你們能喝麼?我所受的浸,你們能受嗎?」他們說:「我們能。」耶穌說:「我所喝的杯,你們必要喝;我所受的浸,你們必要受。只是坐在我的左右,不是我可以賜的,乃是為誰預備的,就賜給誰。」(可十38~40)
這裡給我們看見,人把進神的國和得主賞賜與屬地的福樂牽連在一起。人的觀念是要在主的國裡當起宰相,坐左邊坐右邊,威風八面,一人之下萬人之上,十足享受一種地位感。事實上人不認識:要進入神的國,必須經歷許多患難(徒十四22)。如同主清楚說到的,祂的杯(患難、苦難)我們必要喝,祂的十架(瞭解、釘死)我們必要負。於是耶穌對門徒說,若有人要跟從我,就當否認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,並跟從我(太十六24)。忠心跟隨主的老約翰也說,我就是你們的弟兄,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、國度、忍耐裡一同有分的(啟一9)。患難在國度之前。沒有患難,就沒有國度。
十字架就是患難,它的功效就是叫我們看明世界的本質,把我們與世界分開。保羅說:「除了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,別無可誇;藉著祂,就我而論,世界已經釘了十字架;就世界而論,我也已經釘了十字架。」(加六14)對於我們得救的人,十字架位於世界與我之間。真正的賞賜與國度,是在十字架所清理沒有世界的這一邊。詩人說:「人雖無心走主(十字架)道路,仍想主祝福」(第一節),「仍想進國度、得賞賜」,絕對不可能。人越辭卻世界,主國度的成分就越濃越多。國度的範圍裡沒有世界,世界的範圍裡也沒有國度。
兩千年前,圍繞在主耶穌身邊的人,都知道主有奇特的能力,可以醫病、趕鬼、平靜風和海。祂的說話充滿權柄、啟示,以及神聖的榮耀。因此最核心的十二門徒深受吸引,如影隨形,主到那裡,他們就在那裡。門徒之外,跟隨的群眾也萬萬千千,在海邊,在山上,日日夜夜蜂擁尋找祂。主真是迷人、可愛。這就是「眾人都羨慕得主榮耀」(第二節)。然而「我要擊打牧人,羊群的羊就分散了。」(太二六31)當主被抓的一夜,門徒四散,竟然沒有人與主站在一起。主的羞辱少人要。在我們的生活中,當我們的主被人標明談論的時候,誰是承認主的,誰是為主辯護、證實而不怕羞辱的?
主的國度就是主的掌權。主在其中施行屬天的管治。我們若要與祂同掌權,必要先在祂的管治之下。然而國度的管治常與個人的利益有極大的衝突,「損失有誰願?」誰願因「主的緣故看萬事如糞土?」主是甘甜、柔細、知道我們一切需要的主。祂的恩言無限,心中惦記罪人,和所有困苦人。祂對待我們乃是——壓傷的蘆葦,不折斷;將殘的火把,不吹滅(太十二20)。祂展佈救恩,叫被擄的得釋放,瞎眼的得復明,叫那受壓制的得著自由(路四18)。祂實在有甘美的旨意,人人寶愛。
然而詩歌第三節說:「多人都貪享主甘旨,少有願禁食!」我們的天父非常願意把「好東西」給祂的兒女(太七11),我們滿享主的各面恩惠;然而誰能領會「阿爸父」的心?「禁食」說出關心之人,在父面前的一種尋求——父的旨意非得清楚不可;清楚之後,也非得成就不可。他們的迫切與在意,使他們放下正常的飲食,禁食禱告,向父堅決索要並交涉。「禁食」在新約時代絕不是一種強制性的宗教作法。它是「一個強烈的負擔」壓著「一個愛主的聖徒」,要他把全部的心情、感覺,與主有一個厲害的配合。因此就自然「禁食」,要主答應解決。這裡詩人的觀察是:「少啊!少有願禁食」,這豈不是我們的寫照呢?
「多人都貪享主甘旨,少有願禁食」,愛筵的時候,你我豈不是匙筷唏嗦,盡情搶用,新人、久不聚會的弟兄姊妹都回來了,你有沒有「少食」一點,趨前問候?(註:這裡是「少食」,還不是「禁食」。)
在主釘死前逾越節的筵席上,眾門徒與主一同吃餅喝杯,真是享受。然後他們唱了詩,就出來往橄欖山去(太二六30)。隨後耶穌同門徒來到一個地方,名叫客西馬尼,就對他們說,你們坐在這裡,等我到那邊去禱告(36)。但是當祂回到門徒那裡,卻見他們睡著了。這就是「同祂唱詩雖然有人,儆醒卻不能。」哦!要儆醒禱告,免得入了試誘(41)。「怎麼,你們不能同我儆醒片時麼?」(40)主正在反問所有的門徒,包括我們,願我們同祂儆醒。否則一群昏睡的門徒結局就是——我們的主一次又一次的,被帶去釘羞辱的十字架。哦!願我們都是禱告中儆醒的得勝者,深知祂的經綸行動,與祂配合,顧到祂在地上的權益。
另外腓立比二章說,神將主升為至高,又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。所以「眾人都想同主高貴」(第四節)。然而以賽亞書說祂被藐視,被人厭棄,被人掩面不看;我們也不尊重祂(賽五三3)。高貴之前是先有卑賤和藐視,主就是如此。為何我們跟隨主的人「卑賤卻都畏」?「當主稍微求他一點,就立發怨言。」
願我們都作「那誠實愛主的人,禍福都不問,就是他們寶貴心血,也願為主捨;求主給我這樣心志,赤忠忘生死。」(第五節)直到祂再來!柯順清2006/10/23
賞析二
誠實愛主的人
禍福都不問
緣由及影響
本詩是有人根據肯培(Thomas Kempis, 1380~1471)的著作《傚法基督》(Imitation of Christ)一書,其中第二冊「內在的生命」的第十一章中的片段,重新用英文詩的體裁所發表,後經倪柝聲弟兄將這首詩歌介紹到中文世界來。肯培生於德國,活了九十多歲,一生活在與主的交通中,致力於寫作、抄寫,曾將聖經從頭到尾抄寫四遍。肯培所編寫的《傚法基督》很幫助人,詩人牛頓(詩歌66首、247首、396首的作者)在奴隸船上,漂洋過海工作時,就是因讀了《傚法基督》而得救(注)。本詩也是煙台召會大復興時常用的詩歌,許多聖徒受感而奉獻一切,最終他們移民到西北及東北傳福音、建立召會,有的作理髮師、有的作護士,都在一里配搭服事。直到今日,他們的果子仍在那地擴增中。
世界與羞辱
本詩歌詞使用對比、反詰的筆法,句句問到人心裡,實在扎心,彷彿看見自己就躋身在那無心的眾人裡面。
「眾人湧進神的國度,十架少人負;眾人爭奪主的賞賜,世界有誰辭?」(第一節)「眾人都慕得主榮耀,羞辱少人要;眾人都愛同主掌權,損失有誰願?」(第二節)
越多唱就越蒙光照,好像作詩的人在問我們話,聖靈也在問我們話:你願否拒絕世界?你願否接受羞辱並甘之如飴?越問,我們反而越受激勵,重新立定心志,如詩歌118首(Thomas Kalley,1769~1854)所述:「凡肯與你在世同苦,也要同榮在天,所以求主使我堅固,鄙視世界恩典。」(第四節)「主,將你的羞辱、權柄,一併賜給我們;地雖否認你的微名,神卻使你高昇。」(第三節)
世界似乎難辭,但我們要受鼓勵,禱告求主使我們堅固,鄙視世界恩典。羞辱似乎難耐,但求主開我們的眼,看見羞辱與權柄是一同的,沒有羞辱就沒有權柄,沒有降卑就沒有高昇。
奉獻愛主的榜樣
《福音見證第六集——神恩浩大》(台灣福音書房出版)的第十一章中,提及多位奉獻走主道路的榜樣,其中有高由召弟兄殉道的見證。當召會受逼迫時,他得知幾位配搭弟兄被捕,就不願離開弟兄們苟安,當晚便和家人同在主面前禱告,將五個幼子、老母和妻子交給主。公安將他抓走時,高弟兄只對他妻子和母親高聲說了一句:「天家再見!」顯見他已立定心志為主殉道。書上沒有記載,然而作者口述告訴我們,弟兄的母親在他背後目送他,豪邁的唱著詩歌為他送行,所唱的就是349首第五節,他們實在成了我們奉獻的榜樣。「但那誠實愛主的人,禍福都不問,就是他們寶貴心血,也願為主捨;求主給我這樣心志,赤忠忘生死。」(第五節)李鄧湘蘭註:感謝主,因著倪柝聲、李常受兩位弟兄站在前人的肩頭上往前,藉著這份職事使我們今天所得的啟示更清楚、更明亮——我們不是在外面模仿基督,而是因著享受基督而活出基督。
賞析三
眾人湧進主的國度(詩歌349首)
這是一首讓人省思的詩歌,作者將對主的享受,以及被變化所要遭受的境遇,作強烈的對比,是相當摸人的心!尤其當需要為主擺上一切的時候!
第一節「……人雖無心,走主道路,仍想主祝福!」當我們在主的道路上,多少時候想要主的祝福,也時常祈求賜豐厚百物的主,賞賜更多的福分;但是當我們祈求這些的時候,我們的心在哪裡?
第二節「眾人都慕得主的榮耀,……都愛同主掌權,……」然而,誰願意受世人的羞辱,誰願意遭受損失,更少有人會因主的緣故,看萬世如糞土!
第三節「多人都貪享主甘旨……,多人都喜登主寶座……」又有誰願意為主的權益禁食,而甘願過漂泊帳棚的生活?能夠與主同享唱詩,而又有多少是儆醒的時候?
第四節「眾人都想同主高貴,卑賤卻都畏。……」當人缺乏的時候,主為他預備一切,就滿了讚美;然而,當主在環境上有一點要求的時候,就滿腹怨言!
前面四節都訴說我們人的心,都是有可能貪想安逸,即使是跟隨主三年半的彼得,當主被捉拿時,卻也三次否認與主的關係。然而真正愛主、跟隨主的人,就應該如第五節所訴說的,這一節也是這一首詩歌的高峰,也是真正愛主的人所該達到的境界!
第五節「但那誠實愛主的人,禍福都不問,就是他們寶貴心血,也願為主捨;求主給我這樣的心志,赤忠忘生死。」
主恢復早期的大復興——煙台大復興,許多聖徒因為這首詩歌受感而願意奉獻一切,許多聖徒因此移民到大陸的西北及東北,傳福音,建立召會;他們有的人作理髮師,有的作護士,有的……,都在一里配搭服事,所得的果子直到如今仍在那地繼續擴增中!也願主能借由詩歌的靈感動我們,能夠看見主當前的需要,願意擺上一切!(劉聖儒)